2013年3月20日 星期三

20130318 哇~~轉角邂逅的青黃枯葉蛾大出蟲

 
2013年03月04日下午, 我們走一條" 祕道" 通到側門,  我們行經從來沒走過的A棟大樓牆角,  突然間牧牧大叫, " 媽媽快來看啊, 是青黃枯葉蛾, 是母的哦! "
噢噢, 的確是吔! 她乖乖地緊抱自己的繭, 翅膀鮮黃完整看來是新羽化的成蛾, 正在晾翅.

 
 
 
我立刻打電話, 請來安慶國小的葉主任以及專業的自然科周老師, 大家屏氣凝神, 藉用美工刀, 小心奕奕將她取回辦公室展覽, 主任認為, 這是天賜的生命教育好題裁.

 
葉主任協助承接, 周老師精準下刀,  一口氣取得了繭, 蛹, 和最後的蟲蛻, 老師一面操刀一面開玩笑說:" 除了你們, 誰會想去養這種毛茸茸的恐怖東西啊?!"
 
 
第二天, 大家都還沉浸在尋獲難得寶物的喜悅當中,  葉主任清早到校又發現--母蛾產卵了!
葉主任熱忱地邀請全校師生來參觀這難得一見的生物現象, 
 
 
母蛾產卵時,  黏黏的卵粒經過母蛾尾端時, 順勢帶下母體身上的毛, 兩兩並列排成一長條, 看起來就像很不好吃的一條毛毛蟲,  用以欺敵, 增加存活率!
青黃枯葉蛾的媽媽,將自身的毛好好幫蟲卵打扮成嚇死人的幼蟲,讓天敵感覺不好吃.........
 
 
 下課時, 果然來了好多興致高昂的師生, 和童心十足的校長前來研究, 而牧牧, 又古靈精怪地透露她的大發現--
 
 
放學後, 牧牧只要逮到機會就把蝴蝶研究社的好朋友們統統帶到教務處朝聖, 首先是黃則睿 
 
 
 
之後是黃瑜安, 帶她來看的是來自校門口左側風鈴木上的黃色枯葉, 她們親眼見識了青黃枯葉蛾擬態的另一種模式, 看看真正枯葉上的那一個讚, 不正長在母枯葉蛾的前翅上嗎?
 
 校門左側還真有傻傻分不清楚的枯葉^^
 
至於公蛾的擬態, 王新盛養出來的青黃枯葉公蛾對照得很微妙
照片來源: 安慶國小葉主任
 
接下來的十數日, 我們得知青黃枯葉雌蛾, 成蛾後就不再吸蜜訪花, 她唯一的慾望就是遇上合拍的公蛾, 將物種基因傳承下去,
回想之前照片中, 放進觀察箱裡想供她維生的馬櫻丹, 原來是我傻氣又美麗的錯誤啊^^!
  
 
 說到美麗的錯誤, 事後還有更大的一個--
2013年03月18日, 雖然母蛾早己身亡( 約存活一週) , 她的數百隻寶寶卻全孵化了!!
 
 
 
03/05~03/18經過13日後出生的蟲寶寶們,  首日測量, 較大隻的9mm, 小的約6mm, 能吐絲助固定與逃離敵人, 每一隻都食慾旺盛, 迅速蠶食著投入的茄苳葉~~~~~~
 

 
原先以為這純情清新的蛾小姐, 只是例行性排卵, 產下的都是空包蛋....沒想到, 我們邂逅她之前, 她早已被真命天子給邂逅了.........

 造物者呀, 這一連串的想不透與猜不著的計畫, 再多來幾個我們都很願意承受哦!

 

8 則留言:

  1. 一堂生態課,也是生命課程~
    周末再和孩子一起上這堂課~ ^^

    回覆刪除
    回覆
    1. 匆匆留下粗略記錄,請專業部落客您多包涵!

      刪除
  2. 浪漫的童年記趣!
    常跟牧牧的媽說:上帝派一對大天使與小天使,帶著我們體會生命的奧妙,在安慶10年,以前竟渾然不覺身旁事物,在這一年突然百花齊放、絢爛多彩!
    記得那天聽說農博基地可能有「青黃枯葉蛾蟲蟲」,便興致勃勃的帶著昆蟲箱專門去採集,世外桃源的驚豔,意猶未盡,在茄苳樹下,風好大,張大眼睛,遍尋不著,好不容易,瑜安尖叫著在地上的枯葉上發現一隻,如獲至寶,這隻寶貝被瑜安小心翼翼的帶回家觀察,還為她取名叫「小靜」!
    又努力了好久,只找到一隻不起眼的毒蛾,帶著遺憾而回!
    沒想到因緣際會,孵出了這數百隻的蟲蟲,反倒不知故事的結局該如何收尾了?這應該可以讓小朋友腦力激盪,如何處置這些蟲?因為與人類生活環境的對立,放生計畫讓我遲疑了?有專家可以給最好的建議嗎?目前計畫養到4/15評鑑那天,讓評鑑委員驚豔一「嚇」!
    水夜魚1020322

    回覆刪除
  3. 物以稀為貴真是千古鐵律啊! 為5百隻小小蟲取名字的任務, 這次還是要交給瑜安哦 ^^

    回覆刪除
  4. 學習尊重他人也是一堂很重要的課程
    其他同學在上課,在走廊上大聲喧嘩、奔跑
    經老師多次勸導仍我行我素
    家長拿著捕蝶網來回巡視校園
    請還給學校一個公平、安靜的教育環境,謝謝

    回覆刪除
    回覆
    1. 謝謝老師的指導, 我們會多加注意管束小朋友,
      品格教育也是極為重要, 多謝您的指正

      刪除
  5. 從日常生活中實踐主動學習
    摘自網路
    http://www.businesstoday.com.tw/v1/blog_content.aspx?id=443

    生活中,在每一刻跟外界的接觸當下,其實都能學習,也都在獲取知識,只是有沒有這份「覺知」,讓這汲手可得,俯拾即是的資訊形成對自己有幫助的知識,如果能做到,獲取知識事半功倍且印象深刻不忘。

    經常,我們浪費了這機會教育的時刻,忽略了這當下最震撼且最能提升印象的機會,讓訊息從手中流逝而過。當不得不記住的時刻到來,看著似乎眼熟,曾有所聞卻模糊猶疑,扼腕當下,早知道,當時多看一眼就好!

    當時間緊迫了,當掌握變得必要了,這時一股壓力油然而生。假如在這之前,我們能以愉悅輕鬆自如的方式將知識掌握其中,或許這時,我們擁有更多的想法跟觀點,或許我們擁有更簡便效率的方法,去面對這不得不。

    主動學習在生活中,在經驗裡。美國教育家哲學家杜威,主張從實踐中學習,提出「教育即生活,學校即社會」這樣的主張。如果我們能透過生活中對事物的理解而學習,才能夠延續學習到終身學習,而累積起來的知識,才可以形成創建,形成創意。

    在教學的過程中,經常發現學生恐懼學習,不管是大人或是小孩!似乎,一提到學習,就是為了考試!似乎,一定得現在用到了,才叫做知識!似乎,一提到閱讀,就得硬讀死記,刻在心板,才叫做讀書!當學習被強灌注了這樣的標籤,那還會喜歡它嗎?

    學習應該是件美妙的事情!用眼去看到這世間的現象真實,用手去觸摸實踐理論中的現實,用耳去傾聽這周遭的言語聲音,當我們用越多的感官去感受這個世界,我們就能用開放的心去接納這世界的不完美,讓自己從中獲得力量與感動,並接著去行動。

    學習不應該只是一個方式一個面向,它可以是多重的,它可以是無形的,它可以是自然而然的,它可以是不經意的,但,我們得去發現探索它,主動告訴我們的身心靈,去好奇、去接觸、去思索、去感動、去行動,這本身的歷程就是學習。

    讓我們去發現原本所所存在的資訊,其實背後有很多的知識,或許都曾出現在以往我們讀過或即將閱讀的資料中,當我們面對知識的態度轉變了,當我們面對學習的方法改變了,我們將會發現,原來這世間的知識,很多時候,就僅僅只是一份通則罷了!

    當接受的廣度深度有了,面相角度有了,當量多形成了質變,你就會發現自己形成了完善的知識體系跟架構,你就可以從中歸納整理,找出屬於自己的生活哲學,用更愉悅的心去探索這世界,用充滿好奇與感動去看待這世界,生活因此更美好!

    回覆刪除
  6. 不同角度看世界
    事情的原貌,有時往往非我們表面所見如此,需要從多角度理解,才能比較趨近真實;人的初衷與本意,也須深入對談與溝通,才能懂得心中真正的想法。
    小朋友會認真捕紋白蝶是因為教學觀察用的螳螂媽媽快餓死了,他們在奉命認真抓捕的過程,一心一意只顧著達成使命,沒留意到控制音量,小朋友飛也似的尋覓蝶蹤,讓緊張的媽媽怕遺留的捕蟲網造成校園環境的髒亂,來不及呼喚孩子回來收拾,只好跟在後頭一根一根的善後,怕造成學校困擾的媽媽,扛著捕蟲網著急的來回找小孩,絕非有巡視校園之意。
    理解留言希望提醒的是,降低喧鬧的聲音,尤其是中午午休這段時間,小朋友也馬上警醒到這一堂課要學習到的是:負責—捕蟲網的收拾工作、尊重—靜心聆聽校園的蟲鳴鳥叫,學會動靜之間拿捏的分寸!
    最終,大家都能善意的理解!並調整腳步再出發。

    回覆刪除